欢迎来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
01
11
[光明网]马亮:“救命文档”等频现,呼唤政府数字化转型
来源:

2021年12月底以来,西安市疫情告急。程序员许长鹏发现临时核酸检测点忙闲不均,人们需要排队很久才能检测。于是他带领团队成员自发编写程序,紧急上线“西安核酸检测点地图”。该地图后开发为“宜秦宝”微信小程序,满足了成千上万人的需求。去年夏季河南郑州因为百年不遇的暴雨而发生严重城市内涝,也让“救命文档”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。同样,去年秋季山西多地发生暴雨内涝,很快就有热心网友发布救命文档,并在对接救助供求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"西安核酸检测点地图"截图


核酸检测点地图、救命文档等共享共用平台的频频出现,既反映了在线协同编辑对应急管理的便捷性,也凸显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。

“救命文档”缘何频频出现

救命文档或互助文档是指人们在突发性危机时期,通过支持在线协同编辑的共享文档来互通有无。求助者可以登录文档并发布求助信息,救援者可以定位求助者的位置和需求并伸出援手。救命文档的发起者负责维护和更新,使其能够不断升级迭代,适应人们持续变化的援助需求。

在通信中断和孤立无援的危机时刻,救命文档就像人们可以抓住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一样珍贵。从一开始的信息扑面而来,到有组织的整理归类、更新完善,救命文档通常会很快完成版本迭代,并同时支持多人协同编辑。但是,随着危机解除,救命文档也完成了使命,多数都会停更乃至关闭。因此,救命文档就像“快闪”一样,作为陌生人之间松散、临时的组织而发挥其短平快的作用。

救命文档的反复出现,一方面说明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自救互助的意识和能力较强,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数字政府还需进一步发力。之所以政府部门无法提供类似于救命文档这样的创新工具,就在于危机来临时需要快速响应和敏捷开发,而这往往是一般政府部门所不具备的资源和能力。此外,应急预案通常并没有就数字治理如何响应进行明确,导致既有平台很难适应突如其来的危机冲击。

当然,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在努力探索,打造类似于救命文档的数字化防疫系统。比如,西安市高新区开通上线了“抗‘疫’民情收集平台”,期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。但是,该平台仅限于公民提供信息和进行求助,后台信息只能由政府部门登录和利用,同支持协同编辑的救命文档还有一定距离,也不利于吸引和调配社会资源参与救助。

数字政府需要转向开放治理

政府部门对于危机管理而言责无旁贷,但单靠政府则可能独木难支。特别是在危机来临时,政府部门哪怕有三头六臂,也很难应对资源短缺、信息不对称和社会无序等带来的严峻挑战。因此,如何发挥社会的力量,使政府和社会携手共济渡过难关,是至关重要的问题。

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合供,是让公民和政府一起合作构想、设计和提供公共服务。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,使合供成为公共服务供给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策略。

在疫情期间,很多弱势群体可能会因为防疫政策而面临生活压力乃至生存危险。传统政府援助固然有效,但是这些常规性措施在非常态时期往往难以应对自如,使一些本应得到援助的人群得不到及时、精准、有效的救助,也使很多期望伸出援手的组织和个人找不到着力点和发力点。“救命文档”等类似灵活共享的数字化互助机制的出现,使政府的权威、社会的资源、企业的能力和数字的力量结合在一起,让各类资源能够精准、定制、高效、及时地递送到有需求的人群,使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协同推进。

特别是要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,使各类数字政府、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建设项目能够将非常态的紧急社会需求考虑在内,并推动建立类似于“救命文档”“西安核酸检测点地图”这样的共享共用平台。这样的数字化平台不应是政府大包大揽的封闭系统,而应是充分肯定社会参与和群策群力的不可或缺性,秉持开放治理的理念,将其打造为开放、共享和持续迭代更新的公共平台。

(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、公共管理学院教授)

原文链接:“救命文档”等频现,呼唤政府数字化转型



关于我们|加入收藏|版权声明
版权所有©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:14210214 访问量统计▶